目前分類:Books, Movies, Music (5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你們知道嗎,BJ單身日記其實部份是傲慢與偏見改編的哦!
這是我大一寫作課寫的作文,比較兩部電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 Strength of Women—Comparison and Contrast between “BJ’s Diary” and “Pride and Prejudice”

itha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趁著端午假日看了這部最新改編版的【傲慢與偏見】。雖然影評與大獎似乎給了這部片很多的肯定,但是自己看了過後的感覺卻是有些失望的。
電影的演員大部分都不錯,尤其是Elizabeth與Mr.Darcy,都捕抓到了兩位主角的精髓,各自展現了自己的傲慢與偏見,頗能符合小說當中的形象。另外,也很喜歡電影當中黃澄青碧色彩與美麗的風景,整體散發出一種典雅的氣息。不論在宴會的場合、Elizabeth的家、或是Mr.Darcy的豪宅...電影畫面所呈現出來的色調都是令人感到開朗舒服的。

但是,美中不足的就是Mr.Bingley和Mr.Bennett的角色了。感覺這個Mr.Bingley的外型與表現都與自己心目中討人喜歡的Mr.Bingley不太相符。(我自己覺得飾演Mr.Bingley的演員外形與舉止都太憨了,雖然應該是謙遜溫和,卻不至於像電影中那般憨厚老實。)另外Bennett家的一家之主Mr.Bennett,則是在電影中不如書中一樣展現足夠的sensibility,雖然十分欣賞Elizabeth的獨立自主,但是在電影中許多時候,卻是常常隨著Elizabeth那那勢利可笑的母親起舞的。

itha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一生都是富足美少女--讓你多金又自主的20個秘訣》
20 Secrets to money and independence:The DollarDiva's Guide to Life

這是裘琳‧葛德菲著,馮瓊儀譯(師大翻譯所的學姊呢!)新自然主義出版社出版,一本逛書店時意外「發現」的書...
就外表來看,就好像一般翻譯的那種勵志暢銷書(平常只會在書店站著看,捨不得買回家的那種),不過拿起來仔細讀了讀,還有些驚訝的發現,居然有許多不錯的想法觀念。

itha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美國課堂叢林戰:一位台灣老師的異國教學經驗》--羅薰芬

又是一本教育類的書,天下文化出的。(不當老師,但還是很愛看這類型的書啊...)

內容敘述一位在台灣完成大學教育的華裔高中老師,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之後,在麻州春田市商務高中,她初為美國人師的經過。因為陌生的文化背景與不同的價值思維下,作者透過「教育」的管道窺探美國式的人情世故、種族文化、政治角力等。呈現了美國教育改革實況,還有華裔第一代在美國社會的震撼體驗。同時也描述師生關係從對立到互相尊重,這之中的改變在於體認並包容彼此文化的異同。

itha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這是洪蘭博士寫的書,遠流出版社「講理就好」系列中的第四本。
洪蘭用心理學的角度,來探討社會上發生的形形色色的事情,並加入自己的感想。提醒社會大眾,用科學的方法來認識世界,並且抱持著開闊的心胸。。
同時,也加入了她對教育的理念(尤其是針對孩童及弱勢族群)、家長教師所應扮演的角色、科學與知識、學習方法、還有一些心理學書籍的介紹。

書中的很多知識,都是為人師表或是為人父母者應該了解,卻往往不曾思考、甚至全然無知的。

itha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龍應台女士《野火集》中的文章
-----------------------------------------------------------------

幼稚園大學 龍應臺

itha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ptt books版上好玩的活動,要大家說說自己買過的、喜歡的、和推薦的書。我覺得很好玩耶!如果你也看到了,說說自己喜歡的書吧!I'm very curious!

一、最後所買的書(讀過與未讀過皆可):
《花園宴會》--曼斯菲爾德小說選
《在梵谷的星空下沈思》(王丹)

itha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再來個三十年
李家同
(1/20)同步刊登於【聯合報‧副刊】*

我在民國六十四年回國的,屈指算來,已經是三十年了,在這三十年內,我扮演唯一的角色是老師。很多人同樣的工作做了三十年,會感到厭煩,我卻一點也沒有這種感覺,不僅沒有,而且越做越起勁,我常希望上蒼能再給我三十年的時間,好讓我再做三十年的老師。

itha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什麼時候開始喜歡看電影的呢?
應該是在台灣念小學時期埋下種子,到美國才開花結果的吧...

舅舅家以前開MTV,所以從小學開始,就常能看到電影或是影集。
印象最深刻的有迪士尼系列,像【白雪公主】、【睡美人】、【石中劍】等等。也有其他像Charlie Brown這些卡通,還有到現在還是很喜歡的【清秀佳人】。

itha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偶然在電視上轉到【My Girl 小鬼初戀】這部電影。想起這是在美國進電影院看的第一部電影,也想到自己看電影的歷史。

在美國第一次進電影院看電影,是五六年級時,跟也是台灣人的ABC朋友一起去看的。那一次看的就是【My Girl 小鬼初戀】這部片子。故事描述的十一歲的薇妲(安娜克倫斯基)是個早熟的孩子,由於母親生她時難產而死,父親又是殯儀館的老闆,讓她對死亡的課題有著比同齡的兒童有更多的瞭解;由於迷戀上學校的文學老師,薇妲報名他開的成人暑期作文班,以期讓老師對她有個好印象;薇妲唯一的死黨湯瑪斯(麥考利克金-->他那時候好小好可愛哦!)則是個對什麼都過敏的男孩,平日總跟著薇妲四處遊玩,儼然是她的跟屁蟲;當殯儀館新雇用的化妝師雪莉(潔美李寇蒂斯)和她的父親墜入情網後,憤怒的薇妲使出渾身解數,試圖拆散他們兩人;然而就在暑假一天天過去時,薇妲的生命卻因為一件意外而永遠改變了...

那一次,幾個小女生給媽媽drop off在電影院,興奮的拿著媽媽給的錢買電影票。那個時候,一張票大概3.99美金吧。雖然不是什麼大數目,但是當時拿到那麼多錢,就覺得自己好興奮,自己好富有。進到戲院,整個地方好寬敞好漂亮好舒服,也為第一次自己來看電影感到驕傲。

itha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久以前就看過的電影 今天再重看了一遍...

影片敘述由Tim Robbins所飾的銀行家Andy,被誤判殺妻服無期徒刑,20年的鐵窗生涯,讓他看透獄中官僚的貪污、腐敗、虛偽與詭計圈套,也讓他體會到要還其清白之身,唯有逃獄一途。獄中安迪認識了一位從事黑市交易的囚犯Red(Morgan Freeman飾演),專門走私獄友所需的物品。舉凡香煙、大麻、裸女畫片等,應有盡有。而自從Andy與Red搭上線後,Andy的生活開始有了轉變...

這是一部題材滿特殊的電影,主題圍繞著「希望」、「友情」、以及「制式化」與「反制式化」的問題。也由主角Andy在獄中度過的二十年,呈現整個大社會的縮影。有看似剛正不阿,實則為作奸犯科的大壞蛋;有看似心懷不軌,實則是正人君子的好人。當然,還有亦正亦邪,目的只為了保護自己,求得生存的囚犯...(比如信奉聖經的典獄長,其實是個殺人貪污、十惡不赦的壞蛋;而被判謀殺的Andy,實則是陰錯陽差、被人冤枉的君子。)

itha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逛書店,買了王丹的《在梵谷的星空下沉思》。突然想起認識王丹的種種...

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發生時,我小學一年級。當時對這件事情的印象模模糊糊,不清不楚,僅限於新聞畫面。在學校聽到了同班的小朋友討論在新聞上看到的報導。只知道,中共政府對他們的大學生做了很不應該很壞很壞的事情。對為什麼這些學生遭遇這些暴行,也是一知半解。

慢慢長大,到了國中、高中、大學回顧這件事情,也才漸漸理解六四天安門事件其中的來龍去脈。不知道為什麼,學運民運社運這些歷史事件就是對我有種莫名的吸引力,想去探究去閱讀去了解。認識了那次震驚中外的血腥學生運動以及其中的領導人物;認識了王丹、柴玲、吾爾開希...那群當年有理想有抱負的北大學生;見識到一個陌生又熟悉的國度裡,一群熱血沸騰的年輕人為了民主自由所付出的代價。體會到執政當局為了保衛自己的權利 可能不擇手段做出令人驚恐的暴行...

itha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部由HBO自製,由Ashley Judd和Mira Sorvino主演,
描述Marilyn Monroe一生的電影。

令我有些驚訝的是,Marilyn Monroe在片中被刻畫成一個胸大無腦、徒有外表的花瓶女明星。
悲慘的童年,讓她一生活於陰影之中。甚至承受雙重人格、幻聽等精神疾病之苦。

itha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251到500名的電影!

251. 意外的春天
  252. 良相佐國
  253. 殺戮戰場

itha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一直很喜歡白先勇的小說。 高中時隨便翻翻家裡書房的書,無意中讀完了《台北人》和《寂寞的十七歲》。家裡的白先勇小說是小舅讀書時留下來,破破舊舊、泛黃的版本。光看封面,絕對是引不起我的興趣的。但是沒有想到,翻開小說後,唯一的感覺就是想一直往下讀。當時覺得白先勇的功力深厚,對人物和情感的描述細膩,而且故事的情節引人入勝。只是那時班上同學似乎沒有特別興趣,在升學的壓力下,也沒有人可以討論這些。

直到大三還是大四吧... 因為《孽子》轉拍成電視劇,白先勇小說中的同志之情,被拿出來重新討論。而且他的其他小說,也再度流行。再次捧讀白先勇,還是一樣喜歡。看過三遍、四遍、五遍的小說,每次看還是覺得很過癮。(這個時候已經出版新的、紀念版的《台北人》了)更令人高興的是,這個時候,已經可以身邊的同學朋友們一起討論白先勇了。

白先勇的小說裡,《孤戀花》是我印象很深刻的一篇。描述女生之間,超出友誼的情誼、少女由天真無知直到墮落毀滅的過程。大概因為描述的是跟我年紀相仿的年輕女性,也特別引起我的興趣。

itha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最近總有個craving for movies

連續兩三個禮拜都跑百視達 一借就是三片...

用假日的時間一次拼完兩三部

itha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網路上亂逛,看到全美最大電影資料庫『IMDB』網友們所票選出影史上500大佳片
(截至2004/2/9資料)

這裡是前250的電影
把自己看過的電影標記了下來...

itha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跑去百視達租了一部經典老片「教父」

看了之後 覺得這部電影成為經典 真不是沒有原因的呀!

看到年輕的Al Pacino跟Diane Keaton時 幾乎認不出來是他們呢!

itha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網路上逛著逛著,突然發現十月的每週六晚上,在台東的鐵道藝術村有放映以音樂為主題的電影。昨天放映的是一部紀錄片,叫做【樂士浮生錄】,描述古巴在六○年代曾經很受歡迎的爵士樂團,在1998年再度聚首錄製唱片,並且再一次受到世界樂迷的喜愛的故事。
這些大多已白髮的歌手們,述說著自己從事音樂這個行業的過程 也回憶自己年輕時的片段. 電影當中,穿插了許多樂手們表演和生活的畫面。很喜歡古巴音樂那種熱鬧歡樂的感覺,不是悲傷的情歌,也不是抒情的曲調。就是很民謠式、平易近人的音樂。
不過,最特別的是,我們都坐在戶外,白色的小椅子上看電影。這是第一次看露天電影。小時候看電影裡的年輕情侶,總會開車去看露天電影,總覺得很好玩。現在,我也體驗了第一次了!看露天電影的感覺很不錯,舒服自在,想說說話也不怕吵到別人。電影結束之後,填了意見調查表,也順便報名當藝術村的義工。

下個禮拜再去看露天電影囉!

itha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去百視達租了一部老片...
描述六○、七○年代北愛爾蘭人民發起獨立運動時 和與英國政府發生衝突的故事。劇中的主角原本是一個吊兒啷噹的年輕人,在一場恐佈攻擊事件中被誤認為恐佈份子。英國警方當時因承受到社會大眾的壓力,急於找出恐佈攻擊事件的原兇,在逮補男主角的過程中對他刑求,使男主角屈打成招,甚至牽扯進男主角的父親和家人。因為如此,男主角的父親及家人也受到連累而入獄坐牢。整部電影,就是男主角從原本的吊兒啷噹,到在牢中成熟成長,進而為自己和家人平反的故事...反映出大時代中,小人物的悲哀。也反映出當權者為了保護自己 可能做出的一切不可告人的勾當...

我很喜歡這部片。一直很喜歡看有"沿革"的片子。看著電影中人物的成長和改變,從年輕一直到年老的過程。
看了這部片,也才想起,恐怖攻擊早在北愛爭取獨立時,就是常用的手段了。但是現在的我們,似乎都把它Terrorism變成一種刻板印象,把它視為伊斯蘭教激進份子的"專利"了...

itha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