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以前高中時總覺得當學生好辛苦,一天要八節課,又覺得當老師真輕鬆,一天只要上四五節課就好了,不用一直待在教室、不用一直坐在位子上、又有自由移動的權利!不過自從開始實習過後,這種想法就完全改觀了。今天看到了一迴紋針Christabelle老師的一段話,更是心有戚戚焉啊!

「學生老覺得老師一天頂多三、四堂課,跟他們一天八堂比起來算什麼。錯了! 大錯特錯 ! 我敢說我上一堂課花的力氣可以抵上他們三堂聽課。扣前扣後在四十幾分鐘之內,我必須耗掉百分之七十的精神講述出我要說的上課內容,這同時我還得思考如何表達才能讓他們比較好吸收。我必須分另外百分之十的心力去注意班上有沒有茫然不專心的蠢動或者迷惑聽不懂的眼神。還有百分之十我用在應付學生臨時冒出來的問題(其中包括針對無厘頭的笑話作立即的反應),最後的百分之十我拿來用雙腳支撐自己以及擦黑板的體力工作。

一直大聲說話是很傷元氣的,這也是疲倦的主要原因。我承認這樣其實是費力教學法。在高一的班上我大可放放CD讓他們讀課文,但這樣可是不能滿足我這些求知慾強烈的小高一們。在高三我更是不可能這樣做; 只能反覆地複習補充,還有講笑話逗這些苦命人開心。」


想了一想,我自己的心力呢...大概花百分之八十的時間在準備上課的內容吧!主要的例行工作,是把教師手冊看過一遍,將裡面提示的重點列在課本上,再讀另外兩種版本的參考書(龍騰兩種參考書重點不同,可以綜合比較),也把重點列出來寫在課本上。再來,就是另外加上自己覺得重要或困難的部分了(這部分比較不容易準備,因為靠的是自己收集資料、綜合整理的能力跟功夫了!)
光是單字片語就包括單字片語的各種意義、詞類變化、跟相關的補充(光查字典跟網路就很費時呀!)、想生活化的例句(比如說"rhythm"這個單字就可以舉R&B;"area"這個單字就可以說area code...)、要如何用英文來解釋這個單字,讓學生能聽簡單的英文猜出它的涵義(順便練習聽力)。單字的例句當中,又有沒有其他的單字片語。順便在講單字時,有沒有一些小故事或自己的有趣經驗(最好是美國的經驗)可以跟同學們分享,加深他們的印象。
就課文主題來說,先想方法包裝介紹這一課的背景內容,引起學生的興趣(比如說在講顏色跟心理的關係,找跟顏色有關的心理測驗做開頭;在講英文詩歌時,找一些中文英文的小詩童詩、配合詩人的介紹來暖身...)
就課文內文,先讀過一遍了解內容,再配合課本中的句型練習,把重要的句型跟文法單獨挑出來,收集文法書/參考書相關句型的整理(比如說find sb/sth Ving/PP/Adj.的用法;或是分詞構句大概有哪些,作用是什麼...),製作成講義並在上課時講解,讓學生可以有系統的吸收某種句型或是文法的用法。解說文法時,最好還能在講義上設計幾個題目,讓學生們立即的練習,來確保他們真的聽懂了。講解完畢後,還要再帶學生回到課本的內容,讓他們看到這種文法/句型在課本中的使用方式跟功能。
再來,就是課文中比較次要的單字跟片語了。這些通常就用英文說明,舉一些例子讓學生思考一下它們的意思。再舉例句讓學生了解。(比如說think of A as B...可以說They think of her as a genius.)我的習慣是,一定要舉例子給學生們看,而不是只有給學生某個片語的公式。因為公式本身是歸納出來的,應該要給實際的例子,這個公式才有意義!
除了課文比較細微的部分,再來就是要「顧全大局」了。我發現有時候在講解課文時講得太過細微,學生容易有見樹不見林的毛病。也就是每一個句子都看懂了,找得出主詞、動詞、受詞;每個句型也都知道了用法,但是卻因為把文章「肢解」得太過仔細,學生反而不知道整個段落或整個文章內容在說些什麼。這個時候,就該適時的提醒學生,文章的大意為何。或者,更好的方法是在三四個句子之後,用英文問一些comprehension questions.當然,更好的是在整篇文章講完之後,提示學生注意課文的篇章架構(比如說Topic sentence、supporting ideas、conclusion、transitonal sentences...),幫助學生留意這些,也等於接間上了一門作文課。


我的另外的百分之十,大概就花在教學的流程上面吧!
先想想預定幾堂課上完這一課,大約分配一下時間。再來,決定是不是要先上完一段單字,就馬上接續一部分課文,還有如果這樣上的話,要如何分割(什麼時候聽課文cd,比較難的單字跟段落是不是要放在不同部分來上)。單字課文交錯上是我的習慣,優點是可以讓學生立即運用學到的單字、而且不用一整節課都一直上單字或課文,有比較多變化。只是缺點是上課時常常要跳來跳去,如果指示語不夠明確,怕會讓學生無所適從。
另外也要想想,在上課的過程中,什麼時候可以來點輕鬆的,讓大家笑一笑或是輕鬆一下。(這個通常在準備單字或課文時就先想好了,只是有時候插入點可能不同。更好的是上到一半突然靈光乍現!)
還有,就是講解完一部分時,是不是要來點有趣的花招。(比如說讓學生閉起眼睛,回答我的英文是非題...)


最後的百分之十,就是花在教學技巧、教室經營、上課的體力、精神上的壓力、跟其他一些啦哩啦雜的事情了。比如說,到一個陌生的班級,趁學生抄筆記時看一下點名板,跟同學熟悉一下,如果有要找同學回答問題可以直接叫名字,會比較親切;剛睡醒的班級,想一下是不是先閒聊、給他們一些時間準備、或是發講義或訂正考卷(我發現剛睡醒的班級上課可以先從輕鬆的task開始);講課的時候,要不要在教室中走動,注意學生的反應,看他們是不是專心;寫版書時,提醒自己將黑板分成三塊、寫字要大且清楚;說話時,給的指示語要明確,最好重覆一遍。適時的提醒學生目前的進度,make the lesson easy for them to follow;或是面對不同學生的反應的態度(在反應好的時候心情愉快、在反應不如預期時學習調適);再來就是克服備課的壓力跟上課前可能的焦慮感了...

雖然這些東西看來都是書面的(備課的內容)、內在的(流程的掌握)或是精神上的(準備上課及上課時的種種壓力),但是實際做起來,可說是勞心勞力啊!難怪當老師上課會覺得這麼辛苦了!原來原來,高中學生,遠比不上高中老師啊!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thaca 的頭像
    ithaca

    ithaca

    itha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