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cupational Hazard--工作職業環境上所存在的危險因素。
其實白話來說,就是職業病啦!
我覺得,我患了嚴重的職業病。
當老師的時候,即使不在學校也愛管東管西。到親戚家看到表弟還要趁機機會教育說教一番、看到妹妹駝背又愛碎碎念...
念了翻譯研究所後,老師的職業病沒有了,卻有了翻譯的職業病。
念翻譯所,其實課程很主要的一部分就是學習如何「說話」。不管是中文或英文,學習如何把話說的清楚、說的乾淨、說的漂亮。
上課時,除了翻譯的內容本身之外,老師們都很注重的就是所謂的"delivery",也就是說話的聲量、速度、咬字、台風、順不順暢、乾不乾淨等等非說話內容方面的因素。因為除了內容要正確之外,delivery將決定聽眾聽得舒不舒服,或者喜不喜歡口譯員。
到底什麼叫說話乾不乾淨呢?
以中文來講,就是不要在說話時填入一些不必要的綴字。目前最常見的,大概就是最普遍的「嗯嗯啊啊」之類無意義的聲音、還有「那」跟「然後」;另外最常見的就是自己講完一句話後,再補加一句「對。」或是「對啊!」(每次上課如果這樣說話,都會被老師念:「你是在跟自己對話嗎?」)
以英文來說,就是不要盡說些"ok", "you know", "like", "ummm"...之類聽起來像只有美國高中生會說的話。
上個禮拜上課,題材是謝長廷的國際記者會,由蕭美琴擔任翻譯。上課時我們聽完演講內容,自己翻譯一遍後,再聽原翻譯的譯文。其實她翻的很好,意思傳達的很清楚,英文也很流利。只是當老師問到大家,覺得她的delivery如何時,大家都覺得太多「嗯嗯啊啊」了,說話可以更乾淨。自己到某些公開場合聽人說話,似乎也特別注意這些枝微末節,甚至在心裡偷偷評量一番。
啊啊啊,我不想得這種病啊!太拘泥於枝微末節,搞不好有一天就變得目光如豆了。「對!」
- Jun 21 Thu 2007 00:11
Occupational Hazard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