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了翻譯所後,常常要準備演講,當作上課時同學們翻譯的題材,一方面充實對某個議題的知識,另一方面也以主題式的翻譯練習翻譯技巧。
這兩個禮拜的主題,就是性別議題。不知道為什麼,從小就對性別議題滿有興趣的,也一直很喜歡討論性別議題、性別平等、女性自主有關的書籍;大學通識課修了性別議題的課程;也參加了跟女性領導相關的活動;加上又是念英語系,自然而然接觸到一些女性主義的文學作品。準備演講時,也好好的想了一下自己對這個議題的看法,還有自身的經驗。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雖然是生在台灣(或說華人社會)的女生,難免受到傳統重男輕女觀念的束縛,卻從來不覺得自己因為性別而遭受到不公平的對待。
這可能跟家庭教育有關吧,我們家裡有兩個女生,爸爸又是獨子,可是爸媽很滿意只生兩個女生,沒有想要再生一個男生的念頭。親戚中大多數也都是女生,算是從小就在女生堆中生活。成長過程中,外公常常也跟我們說,現在的女生跟男生一樣,甚至更厲害,這是女生的時代,告訴我們要好好表現...大概也是因為這樣,一直覺得自己對男女該扮演的角色,沒有太多的成見跟刻板印象。
上了大學,開始認識異性朋友,如果出去吃飯看電影,不會讓男生請客、也不期望男生接送,不會覺得因為對方是「男生」,就理所當然必須做些什麼。這樣子的想法,似乎是某些異性朋友欣賞的優點,卻也容易變成自己的缺點。我在他們眼中,似乎就沒那麼「女生」、沒有那麼依賴、沒那麼「可愛」...

不過,最近思考性別議題,又讓我覺得,在看待性別角色的時候,其實自己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超然,那麼對性別沒有成見。
實習的時候,有位男實習老師,個性比較被動、比較不勤快。幾個女老師在搬東西時,他都是視而不見,或者悶不吭聲,一副事不干己的樣子。這時候自己心裡就會嘀咕著:「你是男生耶,居然還不來幫忙。」但是想了一想,不是因為他是男生,而才應該要幫忙;是因為這是大家一起的工作,所以應該幫忙;或者,也可以是因為他力氣較大,所以應該幫忙。應該幫忙的原因可能是分工合作、或是經濟效益的問題。但是不管怎麼樣,都不該會是因為他是男生,而就必須做某些事情。
或者,現在念研究所,班上沒有多少人,但是男生是多數。自己在班上做班代的工作,處理大家共同的事情。過程中居然發現,有時候自己心裡居然偷偷希望男生們可以多做一些,原因無他,只是因為他們是男生。但是想了一想,又覺得這樣其實對他們也不公平呀。本來就不能因為性別,而理所當然必須去做些什麼、或不該去做什麼的。

如果照這樣的邏輯思考,男生還真難為。我們要他們尊重女性,要求兩性平等;卻又因為他們男性的角色,就要求他們擔起某種責任。男人真命苦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thaca 的頭像
    ithaca

    ithaca

    itha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