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黛拉推薦的一本書(很夠意思啊,明明人在台南,還特地把書寄來台北),自己看了之後也拍手叫好。之前逛書店就知道這本書了,但可能是書名的關係,以為是日本翻譯小說,對我沒有太大的吸引力。讀了之後卻發現自己一直看了下去。
故事的主人翁是臺灣前駐日新聞處長張超英。這本書是他的口述回憶錄。內容描述了他精采的家世與生平,和擔任公職期間不辭辛勞,在國外為台灣奔走,提高台灣國際上的能見度。台灣社會似乎對張超英這號人物十分陌生,主要原因可能也跟張超英為人低調不邀功的性格有關吧。
張超英由於家世背景的關係,擁有許多異於常人的特殊經驗,也在他的回憶錄之中,看到許多大名鼎鼎的歷史人物的奇聞軼事,也頗為有趣。張超英的祖父開媒礦致富,母親是彰化名紳的長女,因此家族來往的人士都是活躍於政壇、商界的達官顯要。比如張的父親長期從事抗日運動,與抗日英雄蔣渭水是熟識,與名作家魯迅也是朋友。而外祖父則與連戰祖父連雅堂、林獻堂等人多有往來;母親則在二戰前進入東京女子大學就學。身為富家公子哥兒的張超英,年輕時就有許多精采的經驗,包括十三歲與台灣首富吃麵、在日本讀書參加舞會,與未來的日本皇后跳舞、開蔣介石的座車去海邊玩、二次大戰爆發時,在上海初嚐可樂,到今天都覺得是天下味道最好的飲料...
張在學成歸之後投入公職,開始在新聞局工作,開始了他傳奇的公務員生涯。不僅拍攝台灣紀錄片,奪得國際大獎、在駐派美國期間目睹蔣經國遇刺、二次擔任日本新聞處處長時費力奔走,在當時中國龐大的壓力下,用各種管道從事台日外交。比如,安排讀賣新聞社長密會副總統嚴家淦、安排當時新聞局長宋楚瑜巧遇日本首相、讓李登輝在日本名氣全開,登上日本報紙各大版面、建議李登輝爭取諾貝爾合平獎,促成李登輝《台灣的主張》一書出版...
種種的豐功偉業,在書中卻只看到張超英為自己的理想,也就是幫助台灣為最終信念,不抱持特定的意識型態,而是以「對台灣好的事就去做」為準則,也對現實利害不太計較(否則早就升官了吧!)。這可能跟張優渥的家庭環境有關係,不認為名利對他而言有何誘惑,反而更能專注的去實現理想。這可能也是像他這種「大少爺」才能辦到的吧。
這本書含蓋了很多台灣的歷史,從日據時代、對日抗戰、台灣光復、韓戰越戰、中美斷交、首次台灣民選總統...用讀故事的角度去看歷史事件,很好玩也很有收獲。《宮前町九十番地》是本好書,也是本好看的書!
- Mar 13 Tue 2007 14:23
《宮前町九十番地》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